BWIN必赢官网江苏文化实力显著提升 公共图书馆数量增至122个1952年,江苏全省公有公共图书馆仅12座,图书出版1107万册,杂志398万册,报纸4385万份;2023年,江苏的文化事业已蔚然成林,全省公共图书馆数量增至122个,图书出版量达7.1亿册,杂志出版量1.1亿册,报纸出版量达18.3亿份。75年来,江苏文化实力显著提升。
文化离不开教育。2023年的江苏,普通本科高校与专科高校分别达到78所和90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增至262万;而在1949年,全省仅有15所普通高校,在校生不足万人。
江苏人的文化获得感显著提升,即使在农村地区,文化也一片繁荣。2023年,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几乎遍及每个村落,覆占比超98%,平均每个村拥有3处体育健身场所、1家图书室、1家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七十五载光阴似箭,江苏文化事业发展始终与江河共鸣,与湖海共舞。特别是党的以来,江苏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谱写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江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很贫乏。“75年来,江苏的文化建设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公共文化供给、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以及文化走出去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江苏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强省。”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举例说,比如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在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方面,江苏领先全国,在世界上也有相当影响,“这些不同类别的文化遗产,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也构成了江苏的文化特色和标志。”
江苏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加上75年来不断建设发展,公共文化供给不断跨上新台阶。例如,江苏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文化事业和产业越来越红火,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更强了。”贺云翱分析,目前江苏全省一体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较好满足人们日常的文化需求。
江苏自古崇尚“耕读传家”,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识文断字的人还比较少,不要说广大农村人口大多数是文盲,即使在大城市,也还远没有普及基础教育,能读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当时小学毕业生就是老百姓眼中的“文化人”了。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并探索教育现代化的省份,江苏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2023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近1.56万所,共有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超过1600万人。人民有了“文化”,社会有了丰富的文化产品,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就能得到高品质满足。
“新中国成立前,建筑面积BWIN必赢、展馆面积分别为3974平方米、约1600平方米,现在分别达到1.68万平方米、6218平方米”;
数字是直观的史料。南通主城,濠河之滨,今年已119岁的南通博物苑,还在不断刷新它的数据。9月27日,记者走进南通博物苑,对话老、中、青三代博物苑人,听他们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这座由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不断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的旧时光和新故事。
国庆期间,南通博物苑讲解接待组组长陆苒苒格外忙碌。南通先贤张謇晚年居所——濠阳小筑,经一年提升改造,于9月29日对外开放。10月1日至4日,每天一个精彩活动,在濠阳小筑上演。这些活动的幕后策展人、策划人正是陆苒苒。
10年前,23岁的陆苒苒入职南通博物苑。“那时候,我唯一要做的,就是讲解。”一份讲解稿、一支录音笔,反复修改、反复训练,她的讲解水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实战中日臻纯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11月12日,习总视察南通博物苑,陆苒苒负责全程讲解。她与南通博物苑一同迎来“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南通博物苑的高光时刻也不是一蹴而就,在此之前就已有迹可循。
1988年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获评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张美英已伴随南通博物苑走过36个春秋,她先后在南通博物苑自然部、办公室、学术委员会等部门任职,对于博物苑的每个“关键节点”如数家珍。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在南通博物苑南馆二楼,悬挂着这样一副楹联,为张謇1905年创设南通博物苑时题写。“‘设苑为教育’是张謇的初衷。”张美英告诉记者,南通博物苑早期藏品3600多件,其中近63%为自然标本类藏品,让当地学生能在学校之外多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以期更多普通人能够“开眼看世界”。
百年沧桑,几多风雨。经历战火变乱,南通博物苑满目疮痍,馆藏自然标本一度不足2000件。上世纪70年代,南通博物苑重建自然部,将西馆改造为自然博物馆,回归教育之本,主打自然科普。经多年积累,南通博物苑自然标本藏品增至近8000件。
1999年12月28日,人民公园终于“回归”南通博物苑,张炽康见证了这一历史。“南通博物苑有现在之格局,1999年是重要年份……”今年72岁的张炽康,退休前担任南通博物苑历史文化研究保护中心主任,他认为,“一个完整的博物苑,正是进入新世纪后,南通博物苑文物保护、文化事业等各项工作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2002年7月26日晚8点,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打着手电筒,“参观”南通博物苑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张炽康的记忆里。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领域泰斗级人物,两院院士吴良镛,他此行目的是应邀为南通博物苑规划设计新馆。2005年,新馆建成对外开放,南通博物苑破茧重生,以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翻开“第二个百年”新篇。
“全国热门博物馆百强”“百强热门博物馆地级市馆前30”,今年上半年,南通博物苑连续两个季度上榜“中博热搜榜”。2007年,全年接待人次约40万;今年截至9月27日,接待人次90.27万。2020年以来,南通博物苑累计推出近120款文创产品,诞生“濠南别业”文创雪糕、“紫藤花开”花种等多个网红产品。
10年前,陆苒苒不会料到,自己还能拓展出讲解以外的多个专长。如今,除了担任讲解员,她还拥有策展人、网络主播、宣讲团长、思政老师等多重身份。明年是南通博物苑120年“生日”,陆苒苒计划推出《空中博物馆》栏目,再给自己加一重身份——电台主播。“从讲好张謇故事,到讲好家乡故事,更要讲好中国故事!”陆苒苒已定下与自己的下一个“十年之约”。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