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育馆:体育文化并蒂花开北京工育馆,端坐于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为1961年4月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而兴建。白色、圆形的身姿,庄重,典雅,宽敞的内部空间,能容纳1万5千名观众。这里,举办过数千场体育比赛和演艺活动,是北京重要的体育活动和文化娱乐中心。
罗慧,工育馆副馆长,说起这里密集排布的活动日程如数家珍。岁月流逝,珍藏的故事却永远不会褪色。乒乓作响,在她听来仿佛是乐声悠扬。谈起1961年4月4日,罗慧的眼睛里充满了光亮。在那一天,第26届北京世乒赛在工育馆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230多名选手参加盛会BWIN必赢登录入口。
在世乒赛团体决赛中,中日两队对垒。关键一局,中国选手徐寅生对战日本选手星野。第三局的最后一分局点,徐寅生20比18领先。日本选手星野发球后,徐寅生侧身抢攻,连续12大板扣杀星野。这也是让后人视为传世经典的“十二大板”。
1961年,中国尚未摆脱经济上的困境,精彩激烈的比赛,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的精神士气。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世乒赛,中国选手取得了三个冠军、四个亚军和八个季军的骄人战绩。工育馆也完成了建馆以来第一件重大赛事。
随后几年,随着群众文艺活动日渐增多,工育馆的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北京曲艺团把当时在小剧场里红火的相声剧搬到了工育馆里。相声演员王文林亲历了当时的盛况。
王文林:刚一开始是在前门小剧场广德楼,在那演出,而且特别接地气,所以老百姓这么欢迎。北京曲艺团业务科的人觉得这可不得了,那不行,咱换一换,又换到西单剧场。西单剧场就是千十来人的礼堂了,然后到那还是供不应求,然后又转到北京市工人俱乐部,后来又转到人民剧场,到最后把工育馆给谈下来了,最少有五六千人来听相声。
工育馆是荟聚欢乐的地方,平时会有电影放映,逢年过节还有文艺汇演。最忙的时候,很多员工一个星期都不能回家。老员工王亚青对当时组织放映电影的往事记忆犹新。
王亚青:1979年左右活动一场接一场的。体育馆一天放三场电影,电影大幕在中间,场地支起来了,就连幕布背面都坐满了人。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北京的街头靓丽起来,牛仔裤、红裙子开始流行。中国人开始讲究时尚,追求个性美。国外的时装表演来到北京,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品牌在北京举办推广活动。中国开始敞开大门,眺望世界。
1985年,邓丽君、罗大佑的校园民谣刚刚打开年轻人的音乐视野,西方的摇滚乐和乡村音乐也传入中国。“威猛”乐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支登陆中国的西方摇滚乐队。当年4月,威猛乐队在北京工育馆举办演唱会。当时的演出门票除了分给各个单位的职工之外,还有一部分在售票处门口售卖。不少人都是头一天晚上就赶来排队,不惜在春寒料峭中苦苦守候。在当时,5元的票价已经是普通老百姓们半个星期的工资,即使每人只能限购两张票,但仍然是供不应求。
1985年4月10日,北京工育馆,15000人的场地座无虚席。 尽管现场似乎过于安静,但新鲜的音乐形式却激发了中国年轻人的好奇心。郭峰、崔健这些在如今乐坛响当当的人物,那一天在台下看得目瞪口呆。
郭峰:当时印象特别深,因为当时我们没有看到过西方的乐队,也不知道国外的音乐到底是什么样一种形式。我记得那天在演出的时候,威猛乐队他们是边跳边唱的一个乐队。那天晚上我们看演出的时候,中国的观众看他们那种形式真的是被震惊了,就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配合。鼓掌好像也不是,要是在一起跳了那更不合适,特别茫然。就觉得这种音乐真的是特别的兴奋,音乐非常的丰富。的确是一个岁月的一个记忆。
一年之后的工育馆,在前一年没有买到威猛乐队演出票的常宽,把威猛乐队翻唱成中文卡带的成方圆,以及在场内目睹演唱会的崔健和郭峰等人,再度回到这里。1986年5月9日,工育馆里,《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星演唱会深情唱响。此时,此地,正式宣告着中国流行音乐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演唱会的发起人郭峰表示,要召集100人其实就是一个奇思怪想的想法,但没想到这个想法,居然真的实现了。百余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歌声诉说着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热爱,回想起来,他依旧热血澎湃。
郭峰:当时1986年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还不是歌手,主要是创作者,作词、作曲、编曲、指挥、录音、监制全都是我。那个时候还没有“公益歌曲”这个说法。这一次的演唱会《让世界充满爱》,完全让公益歌曲走进了大家的视野。那一次的演出非常成功,这场演唱会第一次让观众穿上了文化衫。现在这种文化衫到处可见,但是那个时候根本没有。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一次的百名歌星演唱会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也创造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始。
1990年,工育馆迎来了一场高级别的体育赛事——第11届亚运会。在这一届比赛上,年仅17岁的邓亚萍横空出世。她在团体决赛中助队夺冠后,再夺女单和混双冠军,中国女乒跃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位曾经在现场看过比赛的老球迷凌平告诉记者:“当时我在现场看的女团决赛,邓亚萍最后一个球的时候,我们都可紧张了。最后邓亚萍赢了以后,当时工体大家的喊声,就跟浪潮似的,一阵一阵的,都有点震耳朵。”
上世纪90年代,工育馆迎来繁荣时期,演唱会一场接着一场,国内的、国外的,凡是有些名气的都争先恐后来到工体。全运会、“同一首歌”、CBA联赛——工育馆每天都有不同的身影。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作为赛事场馆,工育馆也准备迎接重要的使命,开始承接和奥运有关的一系列工作。这里,见证了奥运大幕的徐徐拉开:2005年6月28日,在工育馆,公布了第二十九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4个月后的11月11日,奥运会吉祥物发布仪式在工体馆举办“中国五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亮相世界。作为活动亲历者,工体副馆长罗慧回想起来,还是激动不已。
罗慧:我们工体馆承办了奥运会的比赛。我记得当时有好几位到了退休年龄的老师傅们都过来找领导,大家都想延长一段工作时间,亲身经历一次,为奥运做一次服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工育馆承接了拳击比赛和残奥会的柔道比赛。8月24日,在男子拳击轻量级(48公斤级)决赛中,邹市明仅用了两个回合,就将对手击败,加冕了奥运会冠军。为中团拿下了该届奥运会上的第50金,也是中国拳击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在邹市明夺冠之后,北京工育馆成为欢乐的海洋,现场观众高呼邹市明的名字,并齐声高唱国歌……
全民健身运动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2014年10月,中国将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席卷全国的健身热潮记录着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随着国家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工育馆成为北京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许多活动场所向首都工会会员免费开放。
罗慧:现在的工体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公益活动。比如从2008年开始直到现在的羽毛球活动,服务所有的首都职工,只要有“京卡”,都可以来免费打球。北京市的行业工会,区工会和单位的工会,只要有需求,想要做一些职工的体育活动、健身活动等等,我们都会安排场地。
“这项赛事的前身是沸雪北京世界单板滑雪赛,自2010年起已连续在京举办7届,积累了大量办赛经验。
工体周边因经营着大量酒吧、咖啡厅等娱乐场所,成为了不少年轻人聚会的首选地点,尤其在夜间更是人流如织。在短短1个小时内,就对停在道路两侧的违停车辆开出罚单70张,拖移了50辆停在机动车道的车辆。
寒假来临之际,城区内近距离赏雪、玩雪又多了一个好去处。位于工育场内的冰雪嘉年华昨天正式开幕,职工持互助服务卡可享有优惠。
白色、圆形的身姿,庄重,典雅,宽敞的内部空间,能容纳1万5千名观众。这里,举办过数千场体育比赛和演艺活动,是北京重要的体育活动和文化娱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