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总结报告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是为了掌握我国现有体育场地基本情况而专项开展的一次全面调查。从2011年启动筹备,历时三年多。在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领导小组的有力领导下,全国各级普查机构以及解放军、、火车头体协等相关单位,认真按照全国普查办的工作部署,科学组织、统筹协调,克服困难、紧密协作,扎实推动、严格把关,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普查任务,主要有六个方面工作: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得到了体育总局、各有关部委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总局刘鹏局长多次在关于体育场地普查的文件中做出批示,强调场地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既摸清家底,又能为今后的决策和规划提供依据。根据工作安排,2013年初,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原铁道部、国家旅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部队成立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领导小组,共同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总局冯建中副局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设立了全国普查办公室。同时,我们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原铁道部和国家旅游局四部委局的名义,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通知》(体经字2013[41]号),拉开了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序幕。
2013年9月,召开了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动员会后,各地区、各系统按照统一部署迅速行动起来,很快成立了省级第六次体育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省级场地普查办公室,将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列入了重要工作事项。构建起了分工明确、协调顺畅、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各级单位各相关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和要求,综合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到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中。
为高质量完成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任务,全国普查办的同志加班加点,克服困难,精心策划,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1.组织做好场地普查技术准备工作。一是精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体育场地普查指标体系。全国普查办依据我国普查相关法规标准,结合新时期我国体育场地发展的特点,以重点满足体育场地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等需要为目标,开展“六普”指标体系设计工作。经实践证明,“六普”指标体系设计契合公共体育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内容较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较强。二是研发了完善高效的普查软件。全国普查办在前期反复沟通明确需求基础上,成功研发了功能齐全、稳定实用的普查软件,为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制定详细计划,细化时间节点,确保工作实效。全国普查办在总结以往体育场地普查经验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实施方案》。根据普查实施方案,反复研究提出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计划,按照筹备、试点、布置、实施和总结五个工作阶段,细化了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明确了每项具体工作的完成时间节点,并绘制了《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流程图(2011.09-2014.12)》。三年多来,全国普查办严格按照计划落实执行每一项工作,确保了普查整体进度的可控性和工作实效。
3.先行先试,顺利完成普查试点工作。2013年4月至7月,福建省、贵州省和青岛市作为普查试点区域先行开展了普查工作。普查试点期间,试点省市认真制定了详实的普查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配备了充足的人力、财力和工作设备,各相关单位以勇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为普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摸索出了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工作模式。普查试点为全国范围实施普查工作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普查试点还有效检验了全国普查实施方案、指标登记表和普查软件的可行性。全国普查办在及时总结试点期间发现的问题基础上,对普查指标和软件进行了完善和优化,为普查在全国范围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夯实基础。
普查经费是开展普查工作的重要保障。按照“普查成果共享、经费分级负担”的工作要求,全国普查办立足于早,在积极筹措中央级工作经费的同时,提前发文通知各地做好普查预算申请工作。各级单位迅速采取行动,精打细算,在自筹经费的同时积极争取本地财政部门支持。有的省市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千方百计安排普查专项资金,绝不因资金问题拖慢工作进度。部分省市体育局在落实经费的基础上,还为基层部门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激光测距仪等普查设备,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各级普查机构在资金使用上本着从紧、从严、从实的原则,严格控制开支,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使有限的经费发挥了最大的效益,有力推动了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体育场地普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努力让社会各界了解、关注体育场地普查,并积极支持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自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布置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将普查宣传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各级普查办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渠道,通过新闻播报、播放宣传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等手段,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体育场地普查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有效地提升了场地普查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工作配合度,为基层普查员顺利进行普查登记创造良好条件。经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共张贴普查宣传画21万张,印发宣传资料23万份,悬挂宣传横幅5.3万条,编写普查简报1.1万份,为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1.精挑细选懂业务、素质高的人员承担普查任务。本次普查内容多、涉及面广,全国近170万个各种类型的体育场地分布在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普查人员需要顺利进入每一个体育场地并进行实地丈量,才能完成相关数据填报,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能够成功实施并完成普查任务,全国20多万普查人员的倾力奉献功不可没。
按照工作要求,全国各级普查办从各相关单位抽调了精兵强将,负责本地区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各县区级普查办精心选拔了有一定业务素质且有责任心、能吃苦的人员担当基层普查员。由此,我们在全国范围组建了一支潜力巨大的普查工作团队。
2.强化普查培训,进一步夯实普查工作基础。培训工作是场地普查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培训质量直接关系到普查队伍业务水平,进而影响整个普查工作质量。因此,全国普查办及时成立了普查培训工作组,制定了严密的全国普查培训工作方案,并在2013年10月成功举办国家级普查培训,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各地普查办按照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地区的普查培训方案,并进一步对普查培训资料做了丰富和补充,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实保障了普查培训质量和效率。经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普查办累计完成普查培训25万人次。通过层层普查业务培训,我们将普查员培训成会辅导、会丈量、会登记、会解疑、会审核、会录入、会宣传的“七会”普查专家。
3.普查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优秀同志和感人事迹。本次普查任务重、时间紧,为确保工作进度,许多普查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开展工作,特别是普查登记阶段正值暑期,普查员冒酷暑、顶烈日、战高温,白天进行实地测量,晚上整理报表资料,与时间赛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许多基层单位没有工作用车,普查员奔走于一块块的体育场地,认真严谨,毫不懈怠地进行普查登记。有的同志因为路远开私家车普查,遇到车祸却没无怨言;有的同志在普查过程中突遇大雨,脱下外套把登记表包裹起来,宁愿自己淋湿而发高烧;有的同志为了不给基层添麻烦,赶时间提效率,每天自带午饭;有的同志为了做普查,无暇照顾生病住院的老人、孩子;有的老同志为了做普查,主动申请延迟退休。正是因为广大普查员们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全国普查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在此,对全国普查员表示衷心感谢。
数据质量是体育场地普查的生命线,因此,全国普查办牢固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意识,研究制定了《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和审核验收工作要求》(体经字[2013]414号),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将质量控制工作贯穿于场地普查的全过程,细化到普查方案制定、人员培训、普查登记、收表审表、数据录入、数据处理和验收汇总等各个环节。
1.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普查技术答疑机制。为确保普查工作顺畅开展,全国各级普查办自上而下逐级做好技术答疑工作,建立层层负责的普查技术答疑机制,确保普查口径的一致性。各级普查办通过“六普”电话咨询专线和创建普查QQ工作群等方式,及时交流、解答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日常答疑工作的总结和整理,全国普查办整理并发放了《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常见问题与解答汇编》,各地区也结合实际,编制印发了本地区的普查答疑资料,为普查工作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建立国家-省-市普查工作督导机制。为确保场地普查工作进度和数据质量,国家-省-市分别开展了普查工作督导。2014年4月全国场地普查实施进入关键期,全国普查办在随后的几个月分赴13个地区开展了普查督导,对各地普查工作进度进行跟踪督促,对部分普查登记表质量进行抽查,并现场进行业务指导。各地区也都分阶段、有重点地逐级开展了普查督导并抽检普查数据质量。通过自上而下逐级督导检查,以点带面,达到了推动全国场地普查工作步调的一致性,把控普查数据质量和总结推广普查工作经验的预期目的。
3.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普查数据审核机制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严格审核把关是对普查数据质量进行控制的最直接手段。按照普查工作方案,我们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普查数据审核机制。
一是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总局负责对全国普查工作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各省按照要求制定了本地区的普查质量控制实施细则,普查实施过程中建立起省、市、县层层审核、逐级把关、分级负责,确保普查数据不重不漏、客观准确。
二是层层做好数据审核技术支撑,提高审核工作效率。全国普查办技术组结合普查指标体系和工作实际,研究明确了计算机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审核思路,提出普查数据审核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点方向,并完善优化了普查软件的审核功能,为全国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打牢基础。各地普查办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实际采取了灵活有效的措施,认真做好本地区普查数据审核工作。有的地区采取与经济普查数据比对、利用百度地图检索以及与日常工作记录核实等措施,想方设法查缺补漏,确保普查数据的全面完整;有的地区创新提出了“三比较三分解三结合两反复”的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方法;有的地区充分利用普查软件的审核功能,研究丰富了查询审核模板,大大提高了审核工作效率;有的地区为确保数据录入准确性,专门组织人员对普查数据集中录入,并逐一复核。
三是逐级组织做好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在县-市-省数据审核把关基础上,今年8月份进入全国普查数据汇总阶段,全国普查办在各地区普查骨干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下,采取了“三上两下”的做法,组织开展了省级普查数据轮审和全国普查数据集中会审,按照“一个标准、一个程序、一种管理方式”的原则,顺利完成了全国普查数据的汇总封盘工作。
一是摸清了我国体育场地基本情况。通过普查,摸清了我国体育场地数量、面积等总量情况;查清了场地类型、场地分布、场地归属等结构情况;摸准了运营管理、使用功能、利用状况等基本情况,取得了新时期我国体育场地发展状况的大量翔实数据。这次普查各省均将指标差错率控制在0.1%以下,表明了本次普查的数据是高质量的。
二是掌握了当前我国体育场地发展变化的新情况。体育场地数量和场地规模均明显增长;体育场地城乡分布日趋均衡;群众身边的健身体育场地数量和种类日益发展丰富,充分彰显了10年来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
三是揭示出我国体育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普查数据,目前我国体育场地在地区分布、对外开放、运营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情况将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一)领导重视是普查成功的关键。本次普查工作采取条块结合的方式,工作中得到了各有关单位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正是在领导们的重视和支持下,普查工作才能迅速在全国启动,顺利实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和物资到位。
(二)科学设计方案是普查成功的前提。全国普查办全面吸取前几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经验,积极借鉴国家统计局有关普查的成熟做法,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开展试点,加强调查研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普查方案,从而保障了普 查工作的顺利有序实施。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是普查成功的重要条件。为了这次普查,全国普查办专门请知名软件企业研发了稳定、高效的普查软件,引入信息化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认真做好普查登记是普查成功的核心。在前期广泛宣传发动基础上,基层普查员深入每一块体育场地,认真实地丈量,填写普查表格,认真做好普查资料审核、验收、汇集工作。广大普查对象积极配合普查工作,主动提供普查信息内容。普查登记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使我们获得海量的扎实的微观数据,成为普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五)强化过程控制是普查成功的关键。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坚持依法普查。制定普查工作进度表和业务流程图,保证了普查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各级普查办还制定了质量控制办法,对数据登记、录入、审核、汇总等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验收,并都安排专人负责相关工作。
(一)按程序发布普查数据。在今天会议后,总局将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这是本次普查成果的第一次展示。各地区也将陆续开展数据发布工作,希望按照有关程序和要求,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二)充分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本次普查完成,成绩卓著,意义重大。体育总局为充分肯定各地方、相关系统和有关单位为普查工作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决定对部分单位和个人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目前相关评选推荐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希望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做好相关工作。
(三)组织做好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数据的信息、决策、参考作用。总局正在研究制定普查资料开发应用方案,场地普查简明资料和详细的普查数据资料汇编正在抓紧编制,下阶段还将组织开展深入的课题研究。希望各地也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开发利用好普查资料,真正服务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